海康威视:杨华
《安全自动化》: 现阶段,平安城市的整体建设现状如何?哪些城市的建设较完善?是否有相关数据说明?
杨华:2004年6月,为了全面推进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公安部、科技部在北京、上海等21个城市启动了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部门、各地积极推进“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市场”、“平安油区”形式多样的安全创建活动。为了以点带面,公安部进一步提出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3111试点工程”,选择22个省,在省、市、县三级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即每个省确定一个市,有条件的市确定一个县,有条件的县确定一个社区或街区为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试点,最早在北京宣武区、山东济南、浙江杭州和江苏苏州四个城市开始做试点。至此,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并逐步成为各地平安建设的重点工程。2012年2月份,公安部发布《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明确规定了未来三年全国公安机关关于视频图像信息整合和共享的工作任务。2013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就建设平安中国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要下大气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平安中国是由无数个平安城市构筑的,近年来平安城市建设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在联网建设、视频应用方面比较有特色,发展较快。
《安全自动化》: 完整的平安城市建设应该包括哪些安防系统,这些安防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可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实现联动管理?
杨华:笔者认为,平安城市无所谓“完整”之说,随着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平安城市的建设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安防系统向IT化方向快速发展。目前来说,平安城市建设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智能分析系统、运维系统等基础系统,实现视频图像信息库、实战应用平台等应用系统,与PGIS、八大库等业务系统实现业务集成、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安城市的平台系统将成为未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推动平安城市建设向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迈进。
《安全自动化》: 大联网是平安城市发展的趋势,监控系统的联网能带来哪些好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网融合需要克服哪些技术难题?公安部门对联网又有哪些要求?
杨华:大联网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令互通、业务互控,实现流媒体层的互编互解,使得不同监控系统间可实现资源共享与业务互调。对充分挖掘利用大量的图像资源潜力,实现跨区域调用,有效提升公安机关指挥调度、侦查破案、治安防范、社会管理等各项警务战斗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公安部就《全国公安装备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公安监控图像联网共享平台”的建设要求,按照《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中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安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意见》中的有关要求,以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建设为核心,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图像信息系统有效整合,拓展图像信息在公安业务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为指挥调度、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然而,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网融合时,必须面对以下诸多问题:
a. 视频监控网络多样性,资源散落在公安信息网、视频专网和互联网上。
b. 视频监控平台多样性,对外接口不一,各自独立。
c. 视频监控设备多样性,设备厂家类型多,设备码流及协议普遍私有化。
因此,由公安部提出,协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海康威视等单位制定了标准GB/T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通过该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中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互联结构、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
GB/T28181-2011联网标准对今后视频监控设备产品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对跨区域、跨部门平台的联网对接做了标准化的引导,为后期全国大联网、视频监控深度应用奠定了基础。
《安全自动化》: 在平安城市的构建中,如何实现不同区域、跨网、跨平台的信息整合和利用?贵司是否有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可否详细介绍?
杨华:由于现阶段监控市场前端设备繁多,不同阶段采用的技术手段不一,编解码标准、封装技术等不统一,导致不同厂家的监控设备在统一平台进行接入与统一解码显示困难很大,无法真正实现大规模异质视频资源的联网接入。因此,如何实现不同区域、跨网、跨平台的信息整合和利用,首先要解决视频监控设备接入、平台互联的统一问题。作为视频监控行业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参与了GB/T28181联网标准的起草,并且积极参加后续标准的优化跟进和实现。海康威视的全系列产品包括摄像机、编解码设备、存储、平台等均参与了标准符合性检测,并且率先通过国标的全项检测,并且已经在各地的平安城市项目建设中广泛应用。
海康威视不仅致力于新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厂家监控平台的相互接入和调用,在如何解决已建监控系统的统一问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统一接入的原则,设计了图像信息整合整体方案,解决了如何建设图像信息联网平台和共享平台、完善公安机关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建立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社会资源整合等问题。并在湖南长沙天网、河北邯郸、浙江富阳等全国众多省市县项目中实施,成效显著。
《安全自动化》: 近几年来,各种数字监控技术层出不穷,监控设备的数字化发展对平安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 旧系统升级或扩展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
杨华:从“平安城市”发展来看,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系统化是大势所趋。基于数字化的监控设备在组网灵活性、可扩展性、智能化、移动化等方面均存显而易见的优越性。数字化的视频监控技术是社会治安监控建设的基础,数字化将贯穿于系统的传输、控制、存储、应用等所有环节。而原有的模拟系统可以利用DVR、DVS等编码设备可以无缝接入新的平安城市平台,这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方案。
《安全自动化》: 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备受关注,在平安城市建设中是否有相关应用?
杨华:如果从广义的物联网概念来说,摄像头本身就是传感器的一种,视频监控网络可以认为是物联网的一部分。传统的平安城市主要是技防,注重的是治安监控和城市状况管理,而物联网首先可以带来更大范围的城市安全管理的涵盖,比如可以对能源、生活设施、生产等方面的安全问题的智能监控和指挥调度。又比如,车联网技术和RFID技术的发展在公共交通管理上、车辆事故处理上、车辆偷盗防范上带来更加快捷准确的跟踪定位;还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车辆获取更加精准的灾难事故、道路流量、车辆位置、公共设施安全等信息。再比如,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监控的体验方式,并且在安全防卫之外提供了更多安全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总的来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平安城市正在从过去的平面的城市防范系统进入到立体化、综合性的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系统。
《安全自动化》: 目前平安城市建设中,监控点的高清化呈现什么样的发展特征?在高清点建设或改造过程中,关键要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杨华:目前高清的门槛已经比较低,720P已经是主流和标配,1080P的应用也非常普遍。但是数字并不能说明问题,目前的建设中业主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不能片面的追求更多像素,而是要更多得考虑画面的高保真、清晰性、通透性等以及码流的高压缩比,随着H.264 High Profile编码的普遍应用,2M码流的720P和4M码流的1080P会成为主流,提供更高的系统整体性价比。
在高清点建设或改造过程中,关键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 显示系统需要升级改造成支持高清显示。
b. 网络升级,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网络质量是大规模高清系统的基础。
c. 存储系统升级,支持国标码流直存或者RTP码流直存会成为标配,因为它节省了大量的存储服务器,减少了故障节点。传统的全部集中的IPSAN存储方式会趋于平淡,分散或者局部集中的NVR存储方式会非常有竞争力,而监控专用的部署灵活的云存储体系则代表了视频监控存储的一个新的高度。
d. 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快速检索。
e. 从视频信息中提取更多的结构化信息。
《安全自动化》: 智能分析功能在平安城市平台系统应用中,能在哪些环节带来应用上的价值?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哪些环节?
杨华:目前最热的事情就是怎样从海量的视频数据中获取更多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信息,比如市面上的视频智能后检索工具和视频摘要工具就是对这种应用的初步尝试,又比如说车牌识别可能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种这方面的应用。基于这些结构化信息,再结合人员信息、旅馆住宿信息等就能为公安的实战提供巨大的帮助。但是即便如车牌这样成熟的应用,为了追求抓拍率和识别率,也需要建设专门的牌识系统和抓拍单元系统,对采光等环境的要求较高。由于人脸、物品识别等特征十分复杂,在通用的场景下,识别率还不是特别的成熟,因而导致实战的应用大打折扣。
智能分析在平安城市中应用比较好的是视频质量诊断,随着监控系统的日益庞大,连通率的检测已经不能满足业务的需求,视频质量诊断已经成为视频运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安全自动化》: 以目前平安城市的建设状况来看,在产品的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厂家去克服?
杨华:目前来看,核心技术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a. 更高效的压缩比,包含更多元数据信息的编解码技术。
b. 更高准确率、更通用场景的智能模式识别和结构化信息提取。
c. 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
d. 大数据分析,包括多种类型的、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信息的分析、比对、聚合。
《安全自动化》: 未来平安城市会往哪些方向发展?您如何看待“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说法?
杨华:平安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要整合社会网络资源、治安专用和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区域报警联网系统资源、社区安防系统资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交通状况监控系统资源、交通违法鉴别系统资源、交通导引系统资源、卡口车辆识别系统资源、灾害预报系统资源、环境污染监控系统资源等所有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的各类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和业务流程的重构,打造标准化、通用化、智能化的“智慧型平安城市综合应用管理系统”,构建“大安防”体系。智慧城市的范围比较大,好像所有事情都往里装,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主要是四个大方面:第一个大方面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第二大部分是城市管理功能提升,包括平安城市、电子政务、电子物流等。第三个是民生工程,怎么样做到让老百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间感到幸福感。第四个是智慧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不是一个概念。但是智慧城市里面有一点,就是智慧城市的公共安防保障系统,也就是平安城市建设,所以可以说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础。